- 业务咨询电话: 0891-6372800
- 业务咨询电话: 0891-6373773
边境沿线是巩固祖国边防,扩大对外开放的前沿,在推进城镇化过程中承担着特殊功能。西藏边境线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1/6,在西藏旅游快速发展的浪潮下,西藏边境地区旅游业发展相对于其他地区目前增速较慢,西藏旅游的发展存在非均衡性。2017年5月28日,国务院办公厅印发《兴边富民行动“十三五”规划》指出,“十三五”时期是我国全面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,也是边境地区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,要紧紧围绕统筹推进“五位一体”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“四个全面”战略布局,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、协调、绿色、开放、共享的发展理念。如何深化兴边富民行动,全面深化体制机制改革,促进边境旅游健康、快速发展值得我们深入思考。
西藏地处祖国西南边陲,全区面积120.22万平方公里,居全国各省(区、市)第二位。北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及青海省毗邻,东隔金沙江与四川省相望,东南与云南省山水相连,南面和西面与印度、尼泊尔、不丹、缅甸四国及克什米尔地区接壤。西藏有21个边境县,110个边境乡镇,边境线长4000公里,占全国陆地边境线的1/6,主要分布在日喀则、山南、林芝、阿里四个地区,是我国西南边疆的重要门户和屏障,战略位置十分重要。但是由于区域位置、设施落后、交通等问题,目前西藏边境旅游主要存在以下几点问题:
1、边境旅游的政治敏感性
旅游业是敏感行业,其发展极易受到政治、经济等因素的影响。而边境旅游的政治敏感性更强,长期以来,受国际形势的影响,部分边境地区与邻国没有开放,没有形成贸易互通,两国游客无法通过边境往来,导致无入境客源市场。目前已经开放的口岸和形成互通的边境地区,也容易因国际形势的变化影响,一旦中国与接壤国家的关系恶化,边境地区的旅游业将会蒙受巨大的损失。
2、道路交通条件制约内外交流
西藏边境地区大多位置偏远,对外道路交通条件差,可达性低,人员、物资、文化等与外界相互交流缓慢,导致农牧民知识水平有限,区域生产生活水平落后,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,影响当地旅游业的长远发展。
3、设施缺乏限制旅游产业开发
虽然具有良好的自然资源和富有特色的民俗文化,但是由于区域基础设施薄弱,旅游接待设施欠缺,居住生活品质较差,资源和文化没有很好的进行开发和保护等问题,旅游产业无法大力发展,经济社会发展滞后。
4、资源和文化开发利用率低
边境部分地区风光迤逦,自然环境保存良好,由于交通和设施等问题,导致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率低,旅游产品形式停留在观光游览阶段,产品单一,趋同性较高。不具备较强的旅游吸引力,无法集聚人气。
基于以上问题,在西藏同全国一道同步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时期,加快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,改善人居生活环境,推动兴边富民工作进程,加快边境农牧民通过旅游扶贫早日脱贫摘帽,显得尤为迫切。
西藏边境旅游的开展,具有重大的政治、经济和社会意义。旅游活动的发展,有利于促进边境地区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,转变边境居民的思想观念,增加同国内外的联系,开拓经济发展的新途径。此外,西藏边境旅游的发展还能带动边境地区交通、邮电、建筑、农副产品加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,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,提高当地居民经济收入。有助于边境地区开发建设的全面展开,促进边境地区的开放,活跃当地的经济。边境旅游的开展,使越来越多的人对边境地区的资源潜力和社会、经济状况有更深的了解。美丽的自然风光,独特的民俗风情,以及边境地区的特殊生活方式等,对内地的旅游者有着极大的吸引力。边境旅游的开发将会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边境旅游和投资,促进边境地区整体经济实现跨越式发展。
本文以隆子县扎日乡庄那小康村建设项目为例,针对目前西藏边境旅游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浅析,对西藏边境乡村旅游开发措施进行探讨。
本项目位于隆子县扎日乡政府驻地庄那村,庄那村位于山南市东南部,距离隆子县城大约为220公里,是前往措噶湖的必经之地。项目地东西长约540米,南北长约1500米,总规划用地面积约为43.84公顷。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民居、村委会、政务服务中心、福利院、展览馆、商业街、厕所、景观绿化、道路、给排水和电力电讯等工程建设。
(1)村庄发展缺少统一的布局规划,部分建筑质量较差,建筑风貌不统一,从长远发展看,不能满足扎日乡乃至隆子县重点打造旅游服务业的需求;
(2)自然文化资源丰富,民俗文化独具特色,但大多处于未开发状态,开发利用率低,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;
(3)村庄对外交通不便,内部道路质量较差,未形成完整的道路网络,不能很好地满足居民生活和旅游业的发展要求;
(4)市政基础设施、公共设施和旅游服务接待设施等不完善。
针对目前村庄存在的问题,规划根据扎日乡庄那村的发展趋势、客源市场定位、产品结构和用地现状条件等进行综合考虑,划分多个功能不同的区域并考虑旅游间的相互渗透,营造公共活动空间。遵循“弘扬本土民族文化,凸显庄那村风情,结合当地民俗风韵,人文和自然生态融合”的理念进行设计。
以人为本进行设计,提高规划可操作性
规划项目组人员通过前期的深入调研,对现场进行多次实地考察,并与政府人员和村民进行沟通交流,了解每一户居民的生活和生产需求,合理进行户型设计,对每一户的家庭结构、居住面积、位置等进行统计,并对建筑统一进行编号,满足居民拆迁安置要求,坚持以人为本进行设计,提高规划的可操作性。
改造村庄居住和景观环境,提升旅游整体形象
现状庄那村建筑风格杂乱,部分建设质量较差,本次规划在现状建设风貌的基础上统一建筑外立面风貌,建筑以石木结构为主,户型按需求分类统一设计,同时结合扎日乡庄那村整体旅游资源和生态景观,沿洛河打造滨水休闲步行商业街和滨河公园,规划形成“两心、一带、多节点”的景观结构。打造“山城共生、水绿相融”的意境,完善村庄步行景观系统,提升扎日乡庄那村的生态景观和居住环境。
完善村庄相关设施条件,助力旅游产业发展
针对现状道路和设施问题,规划对现有道路系统进行疏理和完善,构建三级的路网体系,设施电瓶车流线,并在主要节点设置电瓶车换乘点,方便居民和游客的出行。利用现状政府改造为旅游接待中心,新建酒店、展览馆、政务服务中心等公共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,完善给排水管网,提高庄那村旅游综合服务接待能力和基础设施条件。
丰富村庄旅游发展业态,促进区域经济增长
基于庄那村未来旅游发展的需求,规划包括美食街、特色旅游产品商业街、酒店、民宿、演艺中心等多元旅游业态,集休闲度假、民俗体验、生态观光、商贸服务、节庆活动于一体。通过发展边境生态旅游,把旅游业作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核心,实现“旅游+”战略,充分发挥旅游业的拉动力、融合能力,及催化、集成作用,为相关产业和领域发展提供旅游平台,促进旅游也与其他产业有机融合、多元创新、升级发展,不断满足旅游者多样化、个性化、特色化需求。带动农牧民就业,提高农牧民经济收入。
注重庄那村文旅结合,增强片区文化风貌
文化是旅游的内动力,旅游是文化的催生器。本次项目建设将神山朝圣文化、珞巴民俗文化、边境多元文化等与旅游发展相结合,注重文化保护和文旅结合发展,通过展览馆、民俗演艺中心的建设,促进民俗文化的传播和增强区域旅游品位,提升扎日乡庄那村的文化风貌和对外知名度。
企业、政府、居民三方协同发展
政府对村庄的旅游基础设施进行投资建设,为企业参与旅游产品开发建设营造良好的环境,并对当地百姓参与旅游发展进行引导和监督,在旅游发展中兼顾当地居民的利益,在统一管理的前提下开展藏式风情客栈、特色餐饮美食、民俗文化演艺等旅游项目,为游客提供吃住行游购娱等服务项目。
扶贫发展+小康村建设+边境旅游
构建以政府旅游扶贫的大背景为基础,以边境旅游体验为依托,以建设小康村为目的的发展模式,丰富庄那村村落发展层次,形成协同发展机制,实现旅游共建、利益共享、发展共存的良好格局。
通过合理规划和有序建设,充分挖掘边境乡村当地的自然资源和民俗文化,以人为本,进行边境旅游业态多元开发,带动当地农牧民就业,提高农牧民的生活环境和经济收入,实现旅游扶贫,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。让原本默默无闻的边境乡村在西藏旅游快速发展的浪潮中绽放异彩,推动西藏边境旅游业的发展。借助兴边富民政策,通过边境旅游发展,带动区域农牧民参与旅游业及相关产业,从而实现兴边富民目标,促进边境旅游健康、快速的发展,实现全面建成小康设计的宏伟目标。